12月10日,“2023中国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报告”成果研讨会和“2023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论坛暨资信强企交流年会”在北京举行。出席报告会的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数据局等有关负责人,我国宏观经济和经济改革等领域权威专家,课题组专家代表,主流银行领导,“资信强企”领导和中地会、中思拓研究院负责人等。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保持健康。“中国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报告”和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论坛,积极引导房地产企业主动响应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要求,探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房地产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据介绍,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报告”研究成果的应用,在房地产业发展的新阶段,研究成果与延续20多年的地产资信评审相互赋能,与时俱进,建构起以“资信”为核心、“健康”为主线贯穿的逻辑架构,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客观评估、精准画像,从而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健康企业、资信强企的健康稳定发展。
数智赋能 研究房企健康状况
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国际合作中心支持数据赋能课题研究。中国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课题研究,聚焦市场微观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希望研究成果能够给各方面提供更好的借鉴,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推动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2023中国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报告”现场研讨会
该负责人认为,报告取得的一些成果,是来源于数据的收集获取,还有数据的分享和运用,成果真正体现了数智作用。
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站在个人研究角度表示,这份报告恰恰是发挥了数据的优势,积极探索激活数据价值,建立数据应用模型,构建了数智化一体化预警场景。“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和商业银行,我们希望,也能以数字化转型为统领,利用数字化新技术搭建覆盖全渠道、全场景、全流程的房地产金融数字生态,推动数智化应用。”
报告中提出,加快打通区域间、部门间、层级间的数据“壁垒”。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对有关部门,对我们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有参考借鉴意义。
会上,有权威专家认为,报告“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以健康为主线,以资信为核心,它不仅是一份中国房地产发展大势的宏观展示,也是针对从事房地产经营企业的一份微观诊断书”。还有权威专家认为,报告对金融机构,对市场主体,对研究者和决策者,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有应用价值。
聚焦健康 推动因档因企施策
中思拓研究院徐静院长在会上做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徐静院长说,中国主营“房地产开发”,且涉房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超30%,在中国有在售或待售项目的上市企业,共200家。报告将符合上述条件的上市企业全部纳入到监测样本,并将房地产企业的健康状况划分为强壮、基本健康、亚健康、欠佳四档。
从2017-2023年连续7年的测评结果看,上市房地产企业健康情况呈“两减两增”特点:“强壮”和“基本健康”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亚健康”和“欠佳”企业大幅增多。报告提出,推动建立因档施策的新型政策框架。建议政策优化的重点,应以健康为依据,建立“白名单机制”,稳定和加强房地产金融的政策倾斜,保障“强壮”和“基本健康”房企的融资平稳有序。支持企业规范运作、聚焦主业经营的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优先为暂时困难但经营正常、一直以来勤恳经营的企业,提供增量信贷支持,对企业“拉一把”“送一程”,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
徐静院长介绍,在强壮、基本健康企业中,国有参控股企业占比较高。从具体指标看,国有房企在融资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2022年期内债券融资成本仅为3.25%,而民营房企这一成本近7%。这一方面反映出国企和民企之间背后的信用差异,另一方面折射出国民企待遇上的差别。
课题应用 资信强企保持健康
中地会理事长、中思拓研究院院长徐静现场发言
报告会后,举行了“2023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论坛暨资信强企交流年会”。我国经济改革和宏观经济领域的两位权威专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先后做主旨演讲。
据介绍,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课题的研究,既是基于其中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也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实践优势。首先就是22年地产资信评审的实践。课题研究与22年的地产资信评审相互赋能,为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人民网原总裁、中地会原理事长何加正在论坛致辞中说,当前,我们面临的种种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国在发展中,现代化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报告会和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论坛的举行,将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作出新的贡献。
中地会理事长、中思拓研究院院长徐静说,22年的地产资信评审见证了房地产行业的三起三落,与“中国房地产企业健康评价报告”一脉相承,坚持“有规模不等于有资信,有名望不代表资信强”。资信好的企业首先是健康的企业。在出现大量“亚健康”、“欠佳”企业的背景下,依然有一批资信好的企业始终坚持稳健,给合作方和社会积极的正向作用。
资信评审与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推广的相互赋能,与时俱进,建构起以“资信”为核心、“健康”为主线贯穿的逻辑架构,对房地产企业进行客观评估、精准画像,支持和鼓励健康房企、资信强企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并将产生深远影响。本届资信评审也是站在廿余年基础上的全新开始。
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电视仍是一部分中老年人的日常必需品。半小时的新闻节目,让人基本上对国内外形势有个大概的了解;听障人士,电视里的同步手语,让天地变得更加广阔。不过冗长的广告、烦琐的开机,让老年人觉得看电视不那么轻松了。好在最近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希望治理之后可以让老百姓看电视更简单、更舒心。
每天晚上七点,当新闻联播开始曲响起时,老妈已经端坐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央视新闻联播。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生病起不了床,老妈的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开始时也许是受我父亲的影响,父亲是单位的领导,他要通过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和国内外重要事件,了解各类动态和信息能给他工作带来参考和帮助,收看新闻联播是父亲每天工作的延续。老妈也是党员,理所当然地陪着父亲一起收看,老妈和父亲总是夫唱妇随,心心相印。
之后尽管两人都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但晚上七点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始终不变,好比每天要食用的三顿饭,它是生活的必需。
十年前,父亲因心脏病猝然离世,最痛苦的让人是与之相亲相爱相依了大半辈子的老妈。自此以后的晚七点,电视机前两把藤编的椅子,一把坐着忧伤得一夜白了头发的她,另一把则是空的。那段日子,老妈看新闻联播成了她治愈自己的一种方式。老妈身旁那一把空着的藤椅,增加了一种特殊的仪式感,父亲还在啊!
时光荏苒,很多年过去,老妈已经完全走出了阴影。老妈的超然,很大的因素取决于收看新闻联播。一个心系国家、胸怀全球的人,他(她)的格局必然是大的,人的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的琐碎中沉沦,目光所及处皆是岁月静好的模样。老妈身体康健,年过九旬,生活仍能自理。
我也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我不想变成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我要学老妈永远积极向上。晚七点,新闻联播开始曲响起,赶紧,打开电视机……
老莫出生不久,由于一场大病,从此生活在了无声世界。后来找了一个同为聋哑人的女人为妻。由于自小和老莫一起长大,在生活上我们尽量给予帮助。我们经常到老莫家聊天,老莫家境一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莫经常换电视,那些大大小小、各种功能的电视机都出现在老莫家。住阁楼的阿汪说道:“这电视机不是摆设吗?”也有人说:“虽然声音听不到,但电视机的色彩也可以给老莫带来快乐啊!”十多年前智能手机流行,老莫夫妇俩如虎添翼,整天捧着手机,那电视机就被冷落了。
前几年老莫一家房子动迁,搬到了闵行。今年5月,我们老邻居相聚在老莫家。到了晚上6:30,老莫夫妇做了抱拳动作,然后坐到沙发上开始看新闻了,那认真的样子让人欣慰。通过儿子小莫的翻译,我知道:前几年,上海的午间新闻有了手语播报;从三年前开始,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增设手语翻译,这样,老莫他们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疫情动态。今年1月13日晚间黄金时段新闻节目,出现了手语同步播报的画面。对于电视屏幕右下角的手语播报,一般人的感触不深,但是对于听障人士,却是好消息,老莫和他的朋友欣喜不已。我问老莫,你们听障人士上网有更多优惠,手机上什么信息都有,为什么还要看电视?老莫认真地说,手机上的消息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有时很难判断,我们的信息来源少,因此更需要可靠的消息,电视里的新闻是最权威的,可信度强。
阿汪对小莫说,电视机对你父母亲不再是摆设啦!
二十几年前,看电视绝对是人们业余娱乐生活的主打项目,尤其是那种“且听下回分解”的电视连续剧,更是让人欲罢不能。那时每晚《新闻联播》后,几乎家家户户的电视频道都定格在央视或地方台的电视剧档。而我在电视剧最风靡的时代退出了观剧大军。
看电视剧太耗费时间,当然,好的剧集让人发声期待,回味无穷,启迪人生,花时间等是值得的。但令人着急恼恨的,是那些往剧情中不断注入水分的电视剧。有的电视剧集数动辄三四十集,故事却越来越无味,情节拖沓,几分钟就可以说清的事,非给你整个半集,看得人心里又痒又恨。那时遥控器只能调台无法快进,这样的注水剧多了,只能放弃。
还有更可恼的,就是广告的插入。刚开始,广告还只是出现在电视剧的开头和结尾,后来就无孔不入,硬装榫头了。你正看得带劲呢,突然画面一转,广告来了。一部热门电视剧在播放中要插播两次甚至三次广告,掐头去尾,总共四十分钟左右的正剧,每十几分钟就要插几条广告,这让人还怎么看?是可忍孰不可忍!弃剧!后来整顿了,这种现象得到遏制,可是软广告又像一条条蛇,无声无息游进了屏幕,让人反感。现在听说只要投资方资金到位,定演员、塞角色、加戏等更是见怪不怪,一个拙劣演员拉垮整部剧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今看电视剧可以选择在网上、手机上,不再是电视机一统天下的时代了,且观剧可以选择不同倍数的快进,只有那些评分高、口碑好无水分的电视剧,才会让观众投入地观剧,弃用快进键。
杨阿姨退休后,因儿子媳妇定居国外,所以一时难以适应,整日无所事事,吃不香睡不好,疑似患上了退休综合征。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加入了小区一个烹调美食群。群友们每天都会晒出她们的美食作品,很是让人羡慕。杨阿姨开始在电视里寻找诸如《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美食探秘》等系列纪录片,还在各地卫视观看《食全食美》《我家厨房》《食来运转》《周六做好菜》等一大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的烹调类节目,这成了杨阿姨生活的一部分。杨阿姨用手机拍摄美食制作的全过程,记录各种配料调料的名称和分量,并学着烹制。
开始时有点手忙脚乱,但经过不断努力,她渐渐地掌握了配菜、刀功、火候和烹制等技术,能烧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杨阿姨把她的作品拍下发到群里,群友们惊叹她的烹调技术,丈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杨阿姨并不满足,她依然每天观看烹调美食类的电视节目,以不断增加自己掌握的菜肴品种,吃不香睡不好的毛病也不治而愈。
今年春节期间,儿子媳妇带着他们的一对上幼儿园的儿女回国探亲,杨阿姨力排众议,坚持不上酒店。当她把六个冷菜八个热炒一汤一甜品摆放到桌上时,儿子媳妇愣住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平时不太会烧菜的母亲烹制的。看着一对孙子孙女用儿童筷子使劲夹着菜往嘴里塞,杨阿姨感到有一种成就感。
第二天,儿子媳妇从超市里买回一台50英寸的高清电视机,杨阿姨什么也没说,只是会心地一笑。
阳春陪父去泰州,大酒店双标间床头柜上的3部大小不一、按键类似的电视遥控器让同团出行的一些阿姨爷叔遭遇有别于家里的“水土不服”:怎样操作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呢?喏!隔壁房间的爷叔近水楼台先问我:“小阿弟,侬晓得电视哪能开?”
我移步至爷叔房间,阿姨正抖豁地手持某部遥控器对对电视机,又对对机顶盒,被爷叔揶揄道:“侬哪能弄得来像开枪啊!”一来二去地交谈后得知,爷叔是申花球迷,当晚有申花客场与梅州的球赛电视直播。他说,若没人帮他,就只能委屈自己通过手机App在6.1英寸的小屏幕上观看了,这绝不会过瘾。瞧见爷叔无助的眼神,我迅速为其分清每部遥控器所对应的设备,然后分别启动电视机与机顶盒,确保收视通道选择为HDMI,并关照他:另一部小米盒子遥控器根本用不着。成功打开电视,确认爷叔的需求后,我把频道调到央视16,此时申花1比0领先。爷叔懊恼:若非这些冗余的遥控器添乱,他本不该错过见证这粒入球。
团餐的圆台面上,聊及旅途中看电视这件事,取得多位阿姨爷叔的共鸣。他们均无奈地表示如今出门住店基本不看电视,因为那些不同平台运营商的遥控器和繁多的按键让人成了摸不着头脑的丈二和尚,无所适从。即便请来服务员帮忙开机,小心谨慎的老年朋友仍担心误操作从而产生违背意愿的节目点播费用,给旅程增添不快。
其实,大部分用户的想法很简单,遥控操作能如从前那样顺畅便是。无论是网络电视运营商的推荐还是旅店的采购,都应牢记“用户至上”四个字,莫为难他们。
(新民晚报) 【编辑:于晓】